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我县2017年小麦赤霉病防控指导意见

    信息发布者:张景召
    2017-03-31 10:44:50   转载

      小麦赤霉病已成为我县小麦上常发性重大病害,不仅严重影响小麦高产稳产,而且发病后产生的真菌毒素污染麦粒,影响小麦质量安全,对人畜健康构成潜在威胁。据监测,我县田间菌源分布广、数量大,满足大流行条件,大多数主栽品种抗性缺乏,加之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几率增加等因素,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在我县呈大流行态势,需实施预防控制。为推进科学防控,保障小麦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,特提出以下防控指导意见。
        一、防治策略
        坚持预防为主、综合治理、分类指导、科学用药。坚持“立足预防、主动出击、适时用药、见花打药”,抓住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,全面喷施对路药剂预防,减轻病害发生程度。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、较长时间结露或多雾等适宜病害流行的天气,立即组织喷施“保险药”,降低病害流行风险。
        二、防治技术
        加强肥水管理、降低田间湿度的同时,及时喷施对路药剂预防是目前控制赤霉病发生、降低毒素污染的关键措施。为提高预防控制效果,防治技术上应做到“四个坚持”。
        (一)坚持适期用药。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是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最佳时期。一旦遇连阴雨、长时间结露、多雾等适宜病害发生的流行天气条件,要抓住和全面落实“见花打药”(扬花初期即扬花5%)预防控制措施,及时用药预防。需进行第二次防治的,应在第一次用药后5-7天再次施药。
        (二)坚持合理选药。选用对路药剂、足够的有效剂量,是保证预防控制效果的关键。应优先选用氰烯菌酯、戊唑醇、咪鲜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。同时,尽量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、胶悬剂等剂型;注意轮换用药,第二次防治应选用与第一次防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,以延缓抗药性产生,提高防治效果。
        (三)坚持科学施药。选用高效的施药器械、适宜的助剂和稳定剂,是保障预防控制效果的基础。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、无人机、机动弥雾机、电动喷雾器等施药机械。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,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,保证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。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作业,应添加沉降剂。
        (四)坚持一喷多效。小麦穗期是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,也是防控的关键期。要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为重点,因地制宜,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防控药剂,兼顾做好条锈病、白粉病、蚜虫、吸浆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。同时,注重防病治虫和控旺防衰相结合,分类指导、药肥混用、保粒增重。
        三、防控措施
        小麦赤霉病有效预防窗口期短、时效性强,要求组织化程度高,因此,要充分发挥行政推动主导优势、农业部门组织优势、植保机构技术优势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优势,切实做到“四个强化”。
        (一)强化责任落实。要充分认识做好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重大意义,切实加强组织领导,加大资金扶持,细化工作方案,及早安排部署,层层落实责任,强化督导检查,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。
        (二)强化监测预警。要加强监测调查,全面掌握苗情、病情、墒情,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及时了解病害流行态势,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,明确重点防控区域、关键防治田块和最佳防控时间,科学指导防控行动。
        (三)强化统防统治。要积极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引领作用,大力推行统一组织发动、统一技术方案、统一药剂供应、统一施药时间、统一防控行动“五统一”防控,切实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,全面提高防控效果、效率和效益。
        (四)强化指导服务。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,深入基层,开展技术指导。在防控关键时期,采取蹲点包片、进村入户等形式,“面对面”、“手把手”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,确保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田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